数字时代艺术类图书借渠道平台扬专业之长
2014年7月23日
2014年全国美术图书出版社社长年会日前在山东青岛举行。尽管这是一场由传统出版的当家人主持操办的高层论坛,但据《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现场观察,数字出版无疑是这场会议真正的主题。40多位艺术类图书出版人围绕“如何在数字时代更好地做好美术图书出版”这一话题展开对话。
怎样看 数字出版是狼
传统出版并不是羊
作为主持人的中国美术出版总社总编辑林阳在会上和与会者分享了早年的一段经历。本世纪初,他曾作为唯一的出版界代表在北京中关村参加了一场由电子书制造商召开的研讨会。在那次会议上,他初次领教了数字出版咄咄逼人的气势,“他们看我的眼神就像狼盯着羊。”林阳由此提出,作为纸质图书生产者的我们,应该怎样应对呢?
对于林阳的问题,广西美术出版社社长蓝小星认为,数字出版对传统出版的威胁是现实存在的,广大图书编辑应该向数字出版从业者学习用户思维、大数据思维等,从而提升自身素质和企业的生存竞争能力,促进传统出版实现升级换代。
西泠印社社长江吟则将传统出版比喻为古代的骑兵。他说,机械化部队的兴起虽然导致骑兵作为一个兵种退出了历史舞台,但骑马却作为一种高端的生活方式而保留下来,这启示我们,如果未来数字出版真的取代传统出版成为主流的出版方式,纸质图书也不会消失,而是由今日的大众读物摇身一变成为一种高端的文化产品,“只要马还在,作为牧马人的传统出版社就不会消失”。
中国美术出版总社社长汪家明则在总结时说,要看到数字出版的挑战,也要看到传统出版的优势依然存在。以艺术出版为例,色彩还原这个门槛,数字出版仍迈不过去。他认为,美术图书出版社只要不断增强原创能力,走好专、精、特、新的出版道路,前途依然是光明的。
怎样干 拿出自家高招
开发高端市场
湖北美术出版社社长陈辉平在发言中套用了狄更斯的名言:“对于出版者来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差的时代’。”一方面经济发展令物质越来越丰富,人们的购书经费越来越多,另一方面社会的浮躁心态又让不少人远离书本。他同时表示,只要出版社认真梳理产品线,市场中的空白点还是有的。比如湖北美术社近年来大力进军绘本市场,十几个品种单本销量达2万册以上。此外,他们还大力开发地方民族优秀文化资源,出版的《土家族民间美术》也获得了丰厚回报。
江吟和与参会者分享了西泠印社近年来利用传统资源开发高端礼品书市场的经验。作为一家只有50多人的小型出版社,西泠印社发挥自身优势,吸纳社会资源,开发出《手抄25史》等一系列高端礼品书,由于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高,在各大机场书店取得了很好的销售业绩。
刚参加完博洛尼亚童书展的林阳则建议广大美术出版同行进军少儿图书特别是绘本书市场,他的理由是国内绘本市场增长很快,但具有较高艺术水准的原创绘本并不多见,国外的绘本多由著名画家创作,而国内名画家从事绘本创作的则几乎没有。对于美术出版社来说,开发高端绘本市场具有独特的优势。林阳还向与会者讲了自己不久前的一个经历:国内一家少儿社引进了一位英国作家作品的版权,洽谈出版事宜时,他送给这位作家一本中国美术出版总社出版的剪纸艺术作品,并问他是否愿意以剪纸的形式将文字作品开发成绘本,这位英国作家当即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怎样合 新老出版共赢
钥匙在出版人手中
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并非只能是零和博弈的关系,有没有可能双方携手,走一条合作共赢的道路呢?参加会议的一些销售商给出了建议。
会上,雅昌公司的张军介绍了正在规划的艺术中心项目。该项目包含图书馆式书店、艺术普及教育标准、个性化空间(定制书房)、套系化书店结构等一系列子项目。张军说,美术出版每年有20亿元的销售额,与国外同类数据相比差距颇大。要想进一步提升销售额,还需要在销售渠道上下功夫。雅昌的这个项目实施后,可以实现全球范围艺术类图书的标准化引进,打造全品种艺术图书馆及艺术图书的销售平台。
VIVA公司则展示了特地为艺术图书研发的图文书平台,通过该平台,出版社既可以线上展示宣传,线下推广销售,也可以推私家定制电子书。与会者认为,目前数字出版市场多聚焦于小说文本或儿童读物,还没有图文书的推广销售平台,双方合作一定能够共同开拓出数字图文书的市场蓝海。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网) 作者()
甘肃文化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www.gswenhu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