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世鸣与重庆版世界反法西斯三大书系

2014年9月24日

  在举国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之际,我想起重庆出版社20年前出版的世界反法西斯三大书系,以及时任总编辑沈世鸣的感人事迹。

  思念沈世鸣

  沈世鸣,女,1931年出生,曾任重庆出版社总编辑。她在50岁时身患癌症,“把生命的每一天都当作最后一天”,从1986年起,历时8年,组织编选了94卷5600万字的《反法西斯“三部曲”》,即《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文学书系》(获中国图书奖)、《中国解放区文学书系》(获国家图书奖提名奖)和《世界反法西斯文学书系》(获国家图书奖)。1995年7月17日在《世界反法西斯文学书系》出版座谈会上,书系总主编刘白羽郑重地说:“为这套书做得最多也是实际的主编沈世鸣同志,因病在重庆住院不能前来与会,请大家鼓掌,以今天会议的名义向她表示敬意,她的女儿要把这个镜头录下来,在医院里放给她看,使她得到一点安慰。”沈世鸣是出版界的优秀代表,她为编辑“三部曲”的献身精神,赢得了评委的心,在1995年11月5日被授予韬奋出版奖。沈世鸣于1996年5月逝世,享年65岁。我同沈世鸣的接触,是在我担任新闻出版署署长和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主席期间,也多为《反法西斯“三部曲”》编选出版之事。

  沈世鸣的事迹使我深受感动,她病重在重庆住院时我曾去探视。她逝世后我又以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主席的名义给重庆出版社发去唁电:“沈世鸣同志忠诚党的出版事业,几十年来,成绩卓著,近几年虽身患重病,仍矢志不渝。特别是策划和组织出版三大书系,从‘大后方’到‘解放区’,直至‘世界反法西斯’战场,皇皇巨著,长留青史。她的敬业爱业精神足为楷模。沈世鸣同志是韬奋精神的实践者,她的不幸逝世,是出版界的一大损失。望贵社发扬她的革命精神,为繁荣出版事业多作贡献。”

  1996年12月,沈世鸣的女儿张小红(在《啄木鸟》杂志当编辑)来中国版协看我,并送来悼念她母亲文章的剪报(内有张小红《寻找妈妈的足迹》、殷白悼念亡妻《世鸣,你慢慢走》)时我不在,便有下面我写给小红的信——

  小红同志:

  你来版协,我不在那里,潘国彦同志把你留下的写你妈妈的剪报送我,我读后很受感动。正好,我的一本文集刚印出来,我在送你的一本上写了几句话,也是我对你妈妈思念的表示。你爸爸,我是否见过,印象不清了,请转达我对他的问候。

  宋木文

  1996.12.4

  我在所赠《宋木文出版文集》上写着:“赠张小红同志。这里有一篇是写你妈妈的。她生前是我的朋友,也是我至今还很敬佩的好同志。”

  沈世鸣离开我们18年了。我仍然像当年那样,敬佩她的思想与业绩,更希望她的思想和业绩得到进一步发扬。

  有历史标志性的出版工程

  重庆出版社从1989年起,历时8年,出资600万元,先后出版的《反法西斯“三部曲”》,即《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文学书系》《中国解放区文学书系》《世界反法西斯文学书系》,以其94卷5600万字的出版规模,以其选收作家作品国家和地区的广泛性和代表性,以其选收作品反映的时代——世界反法西斯时代的深度和广度及其产生的巨大感染力,都可以毫不逊色地称之为当时中国一项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文化出版工程。沈世鸣同志作为重庆出版社总编辑、《反法西斯“三部曲”》副总主编,为这套大书的出版作出了重要贡献。这套宏伟的“三部曲”的出版,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凝聚了数百位中外作家、翻译家、编辑出版家的心血。从出版社讲,反映了重庆出版社领导班子坚持正确的办社方向,以高度的革命责任感,同心协力,有胆有识,敢于投入巨资出版这套巨著,这是不多见的。

  这套“三部曲”将大量分散的有些还是长期湮没于世的珍贵资料发掘出来,取精用宏,披沙拣金,组成了一个壮丽的历史长卷,实际上成了世界反法西斯文学精品的总汇,这本身是极有意义的。参加编选这套巨著的,都是当代我国著名的作家、文艺评论家、翻译家和资深的出版工作者。他们中间,有许多人本身就是当年英勇的反法西斯战争的战士,是这一历史事件的见证者。他们曾经或用笔或用枪,向法西斯猛烈开火。今天,他们老骥伏枥,呕心沥血,不畏寒暑,甚至在重病之中以生命做拼搏,坚持完成了这一史诗般的巨著。20世纪同龄人夏公(夏衍同志),为“三部曲”写总序时正扭伤了腰,一边治病,一边坚持写稿。我国著名的革命老作家刘白羽同志极其认真地履行了他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文学书系》总主编的各项职责,因重病住院稍有好转后便找副总主编叶水夫、沈世鸣同志商量如何把这套书呈送党中央,并且亲自用钢笔抄写同两位副总主编花了大半天时间拟就的给江泽民总书记和李鹏总理的信,从有些颤抖而又工工整整的字迹中可以看出,向党和国家领导人报告这套书的出版,在这位老战士心目中有着多么重的分量!《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文学书系》总主编林默涵同志在住院期间,正赶上书中一个重大疑难问题需要决策,医生又严令不准会客,林老巧计离开病房,在医院附近开了一次不寻常的编辑工作会议。书中一串串的故事,也生动地描写了一批中青年编辑出版人员为完成这部巨著所表现出的献身精神和他们所受到的革命传统教育。沈世鸣同志在日寇铁蹄下度过了童年,为躲避敌人的迫害,整整5年女扮男装。童年时代的家仇国恨,参加革命后受到的教育和锻炼,在筹划、编辑《反法西斯“三部曲”》时,使她有着强烈的革命责任感,虽身患癌症,更加抓紧分分秒秒,一边治病,一边坚持工作,“把生命的每一天都当作最后一天”。这种精神支持着她战胜了病魔,迎来了巨著的诞生。

  《反法西斯“三部曲”》的出版,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和重要的历史贡献。同样,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特别是苏联反对德国法西斯斗争的胜利,也有力地支援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前事不忘,后事之师”,1995年是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重庆出版社当时出版这套巨著是献给50周年纪念活动的一份厚礼,不仅是给今人和后人留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反法西斯文学作品总汇,更是向今人和后人敲起警钟,不忘历史教训,不再重犯历史错误。收入反法西斯文学书系中的捷克战士尤里斯·伏契克及其《绞刑架下的报告》,在1989年捷克剧变后,这部有世界影响的名作却遭到诋毁,作者伏契克的纪念碑和雕像也被推倒,经过正义力量的斗争,这股全盘否定伏契克及其作品的逆流被遏制,《绞刑架下的报告》得以全文出版。但是,在欧洲,在亚洲,在全世界,正义与邪恶、前进与倒退、革命与反动、霸权与反霸权的斗争并未停止,让我们和我们的后代子孙永远牢记伏契克这位反法西斯战士发出的警世名言吧:“人们,我爱你们,要警惕啊!”

  期待新作为新贡献

  明年——2015年,我国和世界各国都将更加隆重地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历史无法重来,未来可以开创。我们出版单位要按照铭记历史、警示未来的要求,为纪念活动做好自己的工作,出版高质量、上规模、标志性出版物。重庆出版社20年前以出版三大书系得到党中央和中外学术理论界的高度肯定与嘉奖,现在对抗战胜利70周年的纪念,定会早有谋划。我近日得知,在昔日重庆出版社总编辑沈世鸣得力助手、现任重庆出版集团总编辑陈兴芜的谋划与组织下,在集团领导班子的大力支持下,重庆出版集团将隆重推出百卷本《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丛书》。这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以档案文献为主,由档案文献、学术著作和普及读物组成,其中档案文献以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及全球其他档案馆、图书馆保存的相关档案文献合集出版为特色,第一次全面反映了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面貌。由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担任主编,来自中、美、俄、英、日等国的55位著名专家担任编委会成员,重庆等西部地区鼎力参与,中国大陆及港台学者、研究机构、文献馆藏部门携手编纂。该丛书符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提出的“具有相当规模,代表现阶段思想政治、文学艺术、科学文化最高研究水平”“具有很高史料价值,集学术之大成”的目标要求。这套反映了中国抗日战争全局和重庆重要历史地位丛书的出版,是重庆出版集团发扬革命出版传统,紧跟新时代步伐,对举国举世的纪念活动作出的新贡献。我深受鼓舞,更期待成功。如果沈世鸣在九泉之下有知,也会很高兴的。

  人物简介

  沈世鸣,女,1931年生,山西清徐人。中共党员,编审。

  1946年3月参加革命以来,一直从事新闻出版工作。先后任过《晋南日报》编辑、记者;《重庆日报》记者、编辑、副总编辑;重庆市出版局副局长,重庆出版社副总编辑、总编辑。曾是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理事。

  1989年,沈世鸣被授予四川省劳动模范称号。1991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2年,被评为重庆市第二届优秀女科技工作者。重庆出版社党组、四川省新闻出版局和四川省出版工作者协会,先后都发出了向她学习的决定。

  沈世鸣于1996年5月10日因病逝世。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网) 作者()

甘肃文化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www.gswenhu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