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动态
童书选题的定位与创意
2014年8月13日() |
打印内容
选题定位明确后,下一步就进入创意阶段。出版是个崇尚创意的行业,创意就是实现选题价值的惊险的最后一跳。一般来说,创意能力培养是个需要不断实践、不断总结的过程,很难有固定模式,但对于童书编辑来说,还是有一些可供借鉴的思考路径。
联想。原创作品受作家个人精力的限制,不可能大规模推出。编辑进行创意时也可以退而求其次,对原创作品进行深度挖掘,联想出新的选题。姜戎的《狼图腾》在图书市场热销后,浙少社开发了青少年版的《狼图腾》——《小狼,小狼》,上市后多次再版,成为由成人畅销作品联想开发童书获得成功的典范。中信出版社出版了《富爸爸,穷爸爸》,带起一股通俗理财读物的热销风。紧跟着,该社又推出了《富爸爸,穷爸爸》的青少年版,成为国内培养少儿财商的一部标杆性作品。
类推。类推就是对一些项目的畅销元素进行提炼,加以类推、差异化改造,形成新的项目。“冒险小虎队”系列因为兼具冒险、游戏的功能,深受小读者的欢迎。“植物大战僵尸”游戏盛行后,中少社推出的同名图书也获得热销。浙少社提炼了这个元素,把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请来,推出“动物大战僵尸”书系,成为当年童书市场的新亮点。
叠加。在已有品牌上不断开发,发展,扩大影响,形成新的创意。以冰心奖为例,出版社最初只是把“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的获奖作品结集出版。获得成功后,把冰心奖的另一个奖项——“冰心作文奖”也开发成系列图书。接着又策划出“冰心奖获奖作者丛书”“冰心奖典藏书系”等,这些都是在围绕着一个品牌不断开发、创新。托马斯·布热齐纳的“冒险小虎队”系列热销后,浙少社也不断增添新品种,推出了“超级版”“超级成长版”“奇幻女生版”和“升级版”等,对该品牌不断补充、修订和维护。
放大。在做选题策划的时候,还经常可以由一篇文章或者一本书产生灵感,延伸出一套书,这种情况可以称为放大。冰心先生的《寄小读者》这篇文章脍炙人口,时隔80多年,安少社在为当代儿童文学作家秦文君出版散文集时,借用了“寄语小读者”的概念,把书取名为《你好,小读者》。该书成功后,多家出版社先后推出了“名家寄小读者”“儿童文学作家寄小读者”等丛书,成功放大了一个创意。
化约。很多策划很好的项目,操作时才会发现难以实施,这个时候不一定要放弃,可以采取化约的办法,寻找一个容易操作的切入点。不止一家出版社曾设想推出囊括世界各国儿童文学大师精品的丛书,让中国孩子能直接感受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艺术风格大师的魅力。但是这个创意涉及的外国作家众多、分布范围广、挑选的标准难以把握,基本上没有可操作性。安少社化繁为简,独辟蹊径地策划了“国际安徒生奖获得者精品书系”。因为国际安徒生奖是颁给作家本人而不是给作品,通过其评选机构IBBY,就能解决上述难题。与此类似,湖北少儿社在策划“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时,以“一百年时光、一百部精品”作为选题策划的突破口,让创意实现成为可能。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网) 作者()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