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_191px

历史|简牍|金石
类目推荐

主题出版

历史|简牍|金石

《中国文物小丛书·青铜器》——器以藏礼的西周青铜器

2015年5月19日() | 打印内容 打印内容

纸上博物馆|《中国文物小丛书·青铜器》

器以藏礼的西周青铜器

 

商代青铜文明虽然高度发达,但是整个社会又极其迷信鬼神,统治者崇尚奢华和享乐的生活,饮酒之风从上到下都十分盛行,终于招致统治危机。公元前11世纪左右,商在西方的属国——周,首先起来反抗商王纣的残暴统治,终于在周武王的领导下,经牧野之战,将强大的商一举灭亡,从而建立了周朝,历史上称之为西周。强盛的商朝为何竟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土崩瓦解,引起了以周公为代表的周初统治者的深思。为吸取教训,周朝统治者开始实行禁酒的政策,并为了稳固统治,建立了比商代更为完备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度以及礼乐制度。


 

……

首先,在青铜器种类方面,酒器明显减少直至绝迹。周初就实行的禁酒之策,在这一时期终于得到完全贯彻,商至周初较常见的卣、觚、爵、斝、觥、觯、方彝等,在这一时期已基本消失。到春秋时,孔子所说的“觚”,已不是指青铜酒器的觚,而是指书写之用的木简,“操觚”,即执简写字,后来渐渐成为写文章的意思。在酒器绝迹的同时,又兴起了一批新的器物种类,如盛食器簠(fǔ)、盨(xǔ),注水器匜(yí)以及乐器钟等,至西周晚期的时候,甚至出现了形制更为庞大的编钟。

其次,周人或许是太注重青铜器的铭文,对纹饰的用心程度远不如商人,所以西周后期青铜器的纹饰多为单纯而重复的图形,几乎不见繁缛复杂、充满神秘意味的花纹。独具这一时期艺术风格的纹饰如窃曲纹、重环纹、鳞纹、瓦纹等,都较简单,有的器物甚至素面或者仅有几道弦纹,有时也用较简单的兽面纹作器足上端的装饰。必须要提到的是窃曲纹(图12),这是西周中后期最具代表性的纹饰,《吕氏春秋·先识篇》说“周鼎有窃曲,状甚长,上下皆曲”,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是一种比较抽象化的纹样,既像是源于夔纹,又像是源于鸟纹。一般由两端回钩的或“S”形的线条构成扁长形图案,中间常填以目形纹,因此打破了过去其他纹饰以直线为主和对称的装饰方式,体现了周人独特的艺术创造。

铭文作为另一种装饰,从西周中期到晚期,其长度进一步增加,字数也达到顶峰,内容更为广泛,诸如祭祀、天命德治、册命及赏赐,等等。西周晚期宣王时的毛公鼎(图13),铭文达到497字,是迄今为止所有青铜器铭文中字数最多的一件。这件堪称国之瑰宝的青铜鼎,清道光末年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直耳,半球腹,兽蹄形足,口沿饰环带状的重环纹,铭文布满鼎腹内,内容主要是周王为中兴周室,册命重臣毛公,要他忠心辅佐周王,并赐给他大量物品,毛公为感谢周王,特铸鼎记其事。这篇铭文由于字体异于一般的金文,因此历来被视为周代篆文的正宗,为众多书法大家所推崇。

最后,为更好地服务于礼乐制度,青铜器出现组合的新特点。周初著名的政治家——周公,在总结商亡的教训时,认为主要的原因是统治者“失德”,因而他提出要推行德政,同时为规范统治阶级内部的秩序,周公还组织“制礼作乐”,实行礼乐制度。其中礼的实行,在当时是通过青铜器及其组合来实现的,每一种礼制往往都需要一定组合的青铜器来体现。西周中晚期盛行的列鼎制度,其实就是通过鼎与簋的组合来实现的。

总的来说,这一时期青铜器的制作是十分素朴的,装饰风格是简单粗放的,但是每当定睛于厚重的胎体、锃亮的器面、略显简单的纹饰以及疏落有致的铭文时,周人那庄严厚重的文化气质就一览无遗,虽然少了许多神秘与想象,但是周人的稳重与尚礼却永远地定格于历史长河之中。如果说商代青铜器充满了浪漫的神秘色彩,那么西周的青铜器则开始了对鬼神的挣脱,更加注重对现实生活的表达。

 


12 窃曲纹


13 毛公鼎

通高54厘米 34.5千克

清道光年间出土于陕西岐山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以上选自《中国文物小丛书·青铜器》“以铜为贵——中国青铜器的起源和发展”

购买链接

当当网:8.5折优惠 

《中国文物小丛书:青铜器》(朱启新...)【简介_书评_在线阅读】 - 当当图书

http://product.dangdang.com/23687881.html

淘宝网:八折优惠

中国文物小丛书——青铜器-淘宝网

http://item.taobao.com/item.htm?spm=a1z10.1-c.w4004-5308160193.11.uNPGhu&id=44908496815

12

上篇:

下篇:

来源() 作者() 阅读()
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 © 甘肃文化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

    地址:兰州市曹家巷1号新闻出版大厦18楼 电话:0931-2131306,0931-2131307  电邮:gswenhuapress@163.com 陇ICP备19004266号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2998号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2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