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原抗战烽火:甘肃抗战史料选编》黄选平 主编 甘肃文化出版社2015年8月版
《甘肃抗战实录》赵国强 主编 甘肃文化出版社2015年8月版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全国各界以各种方式纪念70年前那场来之不易的胜利。在图书出版界,关于抗战和反法西斯的主题图书也层出不穷。近期,甘肃文化出版社在此背景下,推出立足本土的《陇原抗战烽火:甘肃抗战史料选编》和《甘肃抗战实录》两本抗战主题的图书。
甘肃地处我国西北,西抵新疆,北接内蒙古,在抗日战争期间作为战略后方,是中国重要的国际交通线的转运枢纽,是中国抗战的后方物资供应基地和兵员补充基地,同时还是中国空军的重要训练基地。甘肃承担了稳定后方、支援前线的重要使命,同时也屡受日寇炮火侵袭,人民生命和财产损失巨大,为抗战胜利做出重要贡献的同时也付出了惨重牺牲。《陇原抗战烽火:甘肃抗战史料选编》和《甘肃抗战实录》分别以“三亲”资料和馆藏档案为基础材料,从碎片化的记录中整理、重拾甘肃抗战的历史记忆。
《陇原抗战烽火:甘肃抗战史料选编》由甘肃省政协副主席黄选平担纲主编,收录史料以亲历、亲闻、亲见为主,分为“日军轰炸暴行”、“防空与反空袭”、“破获日特机关”、“援华国际交通”、“血洒抗日疆场”和“抗日救亡运动”六部分,从中可以寻见抗战时期甘肃鲜为人知的重要历史面相,或能对甘肃在抗战时期作用的重估,也有所助益。
另一部《甘肃抗战实录》作为一部关于甘肃抗战的档案文献集,由甘肃省档案局局长赵国强主编,共收录甘肃省档案馆及省内外有关档案馆馆藏甘肃抗战档案近四百件。编者恪守档案的历史再现属性,除了必要的注释和每章开头的提要性按语,全书力图让史料文献自我呈现,而且,在总体的编排思路上,以历史重大线索为纲,共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甘肃大后方抗战”、“日军轰炸暴行”、“建设长空铁垒”、“破获日特机关”、“援华物资通道”、“开赴抗日前线”及“抗日救亡运动”七个章目,脉络清晰,反映了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甘肃全民抗战的历史事实和历史贡献。甘肃文化出版社总编管卫中先生认为,《甘肃抗战实录》堪称“一部填补西北抗战史料部分空白之作”。
管卫中:西北地区的抗战史料还远未被挖掘出来
晨报:你在《甘肃抗战实录》一书序言中提到,中国抗日战争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却在西方话语体系中被忽视甚至遗忘,你分析是哪些因素使然?
管卫中:关于中国人抵抗日军侵略之战在整个太平洋战争中的作用,是一个复杂的课题,三言两语很难说清。我用一个比喻简洁地说明自己的看法:中国好比是一头庞大的水牛,遭到日本这只猎豹的突袭。水牛在受重伤血流一地的情况下仍然强撑起身体拼死抵抗,而这只狂妄的猎豹在疯狂扑咬水牛的同时,居然还在盘算是先袭击北方的北极熊苏联,还是先抢占东南亚地区的能源以支撑侵略战争,最终突袭珍珠港,激怒了美国这只猛虎。老虎与豹子展开搏杀,豹子的半个身子却被负重伤的水牛死死拖住不能全力对付老虎。老虎出杀手毁灭广岛、长崎,北极熊趁机出手消灭日本关东军,豹子绝望、投降。不错,最后的致命一击固然是由老虎与北极熊完成的,但顽强的水牛已经耗得豹子精疲力竭并死死拖住了它。把制服豹子的功绩只算在最后发出致命一击的老虎和北极熊身上,这合乎情理吗?公平吗?为抗战而英勇牺牲的数百万个鲜活生命倘若地下有知,能接受吗?
晨报:甘肃乃至西北地区抗战在整个抗日战争中处于怎样的地位?为何有关抗战的书写中这一块比较薄弱?
管卫中:西北地区虽不是主战场,但它对中国抗战的贡献却是独有的,不可被忽略,否则中国抗战史就不完整。就我的粗略了解,觉得西北抗战主要有这么几点:
其一,就日寇的战略意图看,一方面以军队攻取中国中东部腹心繁华地带,另一方面在内蒙古、宁夏、甘肃等地布置多处特务机关,拉拢挑拨,企图将西北边疆地区从中国分裂出去。另外,日本人最担心的是苏联以枪炮飞机偷偷支援中国(当时中国的物资极度匮乏,而美国尚未支援中国,无物资就无力支撑抵抗),所以它一定要截断苏联援华物资从新疆入境、从河西走廊辗转到甘肃兰州、再转往内地的公路运输线,故早在1937年之前,日寇就在额济纳旗设立特务机关、偷偷修建飞机场,以便于调动大批轰炸机从此地就近起飞,炸断这条物资运输通道,炸瘫西北诸重要省会城市。
其二,中国西北部的军队和政府中,有人已经觉察到了日寇的阴谋,并采取果断行动,打乱了日寇的计划。比如南京蒙藏委员会宁夏组派出的调查员王德淦、《大公报》记者范长江先后深入额济纳旗勘查日本特务活动,宁夏遂派得力大员李翰园(河州人,共产党员)带少量士兵潜入额济纳旗,设局一举捣毁日寇特务机关,并将特务机关长江崎寿夫及横山信治等13个日本特务(抓捕那天正好是日寇大举进攻宛平城的“七七事变”当日)抓捕押赴兰州执行枪决,使日本人在河西走廊附近建立飞机场和空军基地的努力毁于一旦。我们可以看到的一个历史事实是,因为额济纳机场被毁、日本特务机关被取缔,日本人后来轰炸兰州等地的飞机只能从遥远的山西运城起飞,这就为兰州军民防空和躲避轰炸赢得了时间,也使日寇截断苏联援华物资通道的阴谋最终未能实现。
其三,日本人轰炸兰州的密集猛烈程度,仅次于轰炸战时首都重庆和军事首府武汉(这也从反面说明了日军对苏联援华物资大通道的高度重视,也即保卫这条当时中国唯一的援助通道的重要性);而兰州空军和地面防空部队早期对日军轰炸机的打击强度,也使骄狂不可一世的日军航空队在甘肃战场上吃了不小的亏。此事很值得记录一笔,其防空战术之得失也值得军事史家研究。
其四,西北的老百姓们为支援抗战前线,节衣缩食捐物资,千军万马修新兰公路,驴驮车拉运输用以交换苏联武器的羊毛等物资,用羊皮筏子千里迢迢往重庆运送汽油;无数母亲妻子送子弟丈夫上战场,西北各省成为战时兵源地之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甘肃工委、兰州八路军办事处广泛联络各党派、各民族进步上层人士和中间力量,消除两党相互戒备,联手抗日,动员全省群众为抗战出人出钱出力;陕甘宁边区政府和人民在八年时间里做了多至无法统计的艰苦琐细又扎扎实实的后勤工作,用瘦弱的躯体支撑了抗战。西北诸马军队在抗战开始之前为地方军阀,但在外敌入侵之时,却表现出了民族大义,各自派遣部队奋勇出击,在西北和内地战场上都予敌以重创,自身也伤亡惨重。这些事情是中华民族全体奋起抗战的一部分,不可以忽略和忘记,否则就对不起无数的牺牲者、死难者和出力者,对不起历史。
那么,抗战胜利已经过去了七十年,为什么西北抗战的史实仍然很少见诸抗战史书?原因也许很简单,就是这方面的档案、史料始终散乱地躺在各地档案馆里和当时的报刊上乃至当事人头脑中,由于处在特殊的历史时期,这些史料无人敢触及;也由于其非常零散,头绪繁杂,也少有人肯去费心费力地一点点搜集整理,或踏遍民间采访当事人挖掘口述历史,也就不可能出现可信度很高的整体描述的史著,难怪国人和外国人都不太了解这一页了。
晨报:《甘肃抗战实录》的实录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管卫中:本书其实是一部档案集,是迄今为止甘肃抗战档案收集得尽可能多、编排档案时尽可能符合历史原貌、编辑加工时尽可能不出错的一部史料集。
晨报:请简要谈谈两本书的选题策划情况?甘肃抗战书籍的出版还有其他后续书目吗?
管卫中:我前面说过,西北地区的抗战史料有很多东西还远未被挖掘出来,随着亲历者们的纷纷去世,很多事情就永远弄不清了,所以抢救史料这件事情很紧迫。作为出版人,我们有责任赶紧组织出版这类史料图书。去年起,我们就在注意寻找这种书稿,今年还出版过《临夏红色记忆》,其中就有抗战老兵的口述实录篇章。后面还有一本《永恒的荣光——甘肃抗战老兵口述实录》马上要出版。我特别注意口述实录这种形式的书。鲜活的史料、人们不知道的史料,就藏在这些老人的肚子里,要抢时间记录下来啊。
来源:《兰州晨报》 记者 张海龙
上篇:
下篇:
甘肃文化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
地址:兰州市曹家巷1号16楼 电话:0931-8455318 传真:0931-8430531 电邮:press@gswenhua.cn 陇ICP备19004266号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2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