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山俪语》:金城长廊文化建设又一步
皋兰山雄踞兰州城南,形若蟠龙,高峻浑厚,如张两翼,东西环拱兰州城,蜿蜒20多里。其最高处海拔2129.6米,高出城区613米,是城区最高峰。古代森林覆盖,生态环境良好。早在4500多年前,就有先民刀耕火种,烧造彩陶。1981年在最高峰东南部营盘岭发掘出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的文化遗址,出土彩陶、石器等,就是明证。
隋文帝一统天下,于开皇元年(581年)置兰州,以皋兰山为名,在山下筑城。从此兰州一名沿袭至今,具有1400多年的历史。而皋兰山“皋兰”一词,为匈奴语“天”的译音,形容此山高峻云天。《汉书·卫青霍去病传》载: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骠骑将军霍去病率万余骑,出陇西,过焉支山千余里,合短兵与匈奴鏖战于皋兰山下。此皋兰山在今张掖以西。到元代,把霍去病与兰州皋兰山挂钩。据《大元一统志》载:霍去病在皋兰山下以鞭抽地,涌现五眼泉,即今皋兰山麓的五泉山。
传说总归传说,兰州皋兰山为军事要地,则是不争的事实。隋唐以来,为争夺黄河渡口——兰州,战火频燃,山上林地无存,唯剩瞭敌戍守的墩堠遗迹、屯兵之所的头营子、二营子、三营子、营盘岭等地名。抗战时筑有钢筋水泥碉堡,用以防范日寇,捍卫抗日大后方。这里曾是奠定大西北解放最后一战的兰州战役的主战场之一,至今仍存碉堡、战壕。
威武雄壮的皋兰山还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元代曾在山顶筑三台阁,明清重修。凡三座台:中台三层,上为重楼,高五丈,内祀魁星塑像;楼左右筑土台两座,均高两丈,以烘托中台,与天上三台星相映照,提升兰州文运,并借以接引地气,使其上升,以助行云降雨。因此,士子祭祀魁星,祈盼金榜题名;官绅祭祀三台星,祈求风调雨顺,蔚然成俗。春秋佳日,登临瞻眺,黄河如带,北山似屏,街衢织网,高楼林立,不禁生凌空飞举之感。
面对兵燹之后的荒山,兰州人从清道光时就尝试生态修复工作,曾经“挖窖引水,栽树成荫”。但限于技术与人力,效果并不显著。自抗战时开始荒山造林,到新中国建立初期,全民背冰挑水上山栽树浇树,营造林地,陈毅元帅诗句“甘肃绿化积极甚,植树担水上皋兰”正是实录。后来持续不断造林,引水上山,乃至采用喷灌、滴灌技术,终使皋兰山恢复森林景观,遍山郁郁葱葱,鸟语花香。1984年辟为公园,重修三台阁,点缀亭台楼阁,成为市民登山健身,游客俯瞰市容的首选之区。
2012年,城关区委、区政府开始实施皋兰山长廊工程,从三台阁朝西,沿龙尾山修筑长廊,穿行于丰林花草之间,直到伏龙坪,凡长十里。油漆彩画、悬挂楹联、匾额、点缀雕塑,布置园林小品,以综合展示华夏文化,突出黄河文化、丝路文化、民族文化。使游人在健身、观景中,形象地、艺术地感受博大精深的华夏文化。
上篇:
下篇:
甘肃文化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
地址:兰州市曹家巷1号16楼 电话:0931-8430531 传真:0931-8430531 电邮:press@gswenhua.cn 陇ICP备080005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