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_191px

重磅推荐
当前位置:首页 > 图书展示 > 重磅推荐 > 特色图书
图书展示

主题出版

重磅推荐

作 者: 邓九刚 著 ISBN: 978-75490-0462-1 出版社: 甘肃文化出版社
价 格: 38 出版时间: 2013年7月 中图分类: F751.2
版 次: 2013年7月第1版 页 数: 219 字 数: 220千
开 本: 16
 

《复活的茶叶之路》

2013年8月7日() | 打印内容 打印内容

 

    在大清国这一方,早在茶叶之路开通之前,随着大清军队向北方草原推进,就有商人随军经营,出现了大大小小的商号。在呼和浩特商界,同时期崛起的著名商号有大盛魁、天义德和元盛德三家。它们被业内人士称作通司商号中的“三大号”。

    早在康熙年间,清军费扬古的部队在杀虎口(今山西右玉县)驻防时,大盛魁的创始人王相卿、张杰和史大学等在费扬古的军队中当厨夫或服杂役。同时,他们也为费扬古部队采购一些生活日用品,得便的时候,也采集一些蘑菇之类的东西,挑到归化城出卖。由于他们经常出入于边关的集市,特别是为费扬古部队采买牛,同蒙古人进行交易,因而逐渐学会了简单的蒙语,懂得了一些蒙古人的礼仪和生活习惯以及互相交易的一些方法。

    费扬古的部队进入乌里雅苏台和科布多的时候,王相卿、张杰和史大学等也以小商人的面貌,肩挑着货物随军前往,做随营贸易生意。

    清政府在剿灭噶尔丹之后,在乌里雅苏台、科布多驻有重兵。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自然需要庞大的军需供应,这就给王、张、史提供了施展手段的舞台。清军兵力大数有十万。军需补充,诸如马匹、粮草、衣服,吃喝拉撒全赖后勤供应。军队打到哪里,军需就跟到哪里。商人们的活动范围极为广大,他们奔走在草原上频繁地与牧民打交道,筹集草料,大量地购买马牛羊。马是战斗装备,牛和羊则是士兵的食物。粮食供应跟得上的时候,牛和羊是副食;当粮食供应跟不上的时候,牛和羊就是战士的主食!军需之数量是非常庞大的,于是就出现了巨大的商机。这些随军商人频繁地与草原上的牧民打交道,熟悉了牧人们的语言、生活习俗和宗教信仰,当然也熟悉了草原的地理环境。

    不久,王相卿、史大学和张杰便以他们三人为主体,结合杀虎口的几个人,形成了合伙的集体小商伙,并且第一次打出“吉盛堂”的堂名。至此,王、张、史三个农民的小买卖可算是初具商号的雏形。

    像王、张、史这样为军队服务的人当时是很多的,问题是唯独他们三人成了事,这就在于人的眼光。正像红顶商人胡雪岩所讲:“看得到天下,就能做天下的生意……”

    胡雪岩无意中说出了一个真理。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也不管是国外还是国内,但凡是做生意,最为要紧的是眼光。眼光是一种判断,是审时度势捕捉商机的能力。事实证明,大盛魁的创始人具备这种能力。出于战略的需要,清军主要驻扎在乌里雅苏台和科布多两地。两地相距一千三百余公里,一般把乌里雅苏台的驻军称为“前营”,把科布多的驻军称为“后营”。相沿日久,“前营”就成为乌里雅苏台的别名,“后营”就成为科布多的别名。其时,清朝以“定边左副将军”驻乌里雅苏台,统辖外蒙及乌梁海诸部落;以“参赞大臣”驻科布多,隶属乌里雅苏台将军,辖金山额鲁特北部。乌里雅苏台是清朝统治喀尔喀草原的一个军事政治中心。数十万军队在这里驻扎,加上政府官员,一日也离不开物资供应。按照一兵一后勤的规律,当时军队的人数在十万以上,那么商人的人数也应该在十万以上。庞大的队伍中,绝大多数商人、民工都在事后返乡了。而王、张、史却在草原上留了下来,他们审时度势,把大盛魁的总号建在了乌里雅苏台。

上篇:

下篇:

来源() 作者(邓九刚 著) 阅读()
标签
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 © 甘肃文化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

    地址:兰州市曹家巷1号新闻出版大厦18楼 电话:0931-2131306,0931-2131307  电邮:gswenhuapress@163.com 陇ICP备19004266号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2998号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2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