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对于历史学而言,研究的方法固然千条万条,但是研究的目的,只有一条,那就是“求真”。
近代以来,面对救亡图存的社会现实与强国富民的时代主题,关乎物质、技术、应用等层面的自然学科勃兴,而关乎精神、伦理、道德等层面的人文学科,渐次衰歇。史学等人文学科的经世价值,也渐渐被人忽视,也很少有契合的场域,甚而有人抛出“史学无用”的论调。
然而,于此适成反调的是,民族学和宗教学的经世价值,却随着旧社会、旧观念、旧政策的崩解和新时代、新文化的崛兴,而愈来愈受到重视。
马通对于民族问题、宗教问题的研究,虽有对人、事、物的缜密考订,如论东乡族族源、论郑和、论关里爷、论西道堂、论马化龙、论门宦制度,等等,但更多的,在我看来,则饱含着以“求真”为基石的以史为鉴、学以致用的经世之心。他主张将民族工作与民族问题的研究结合起来,将宗教工作与宗教问题的研究结合起来。这样的观点,二十余年,一以贯之。他曾说,“宗教学研究工作者应当把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结合起来,而以应用研究为主”(本书P18),“一个宗教管理工作者,也应当是一个宗教研究工作者”(本书P25),这是他发表于1985年的《论宗教研究与宗教工作的关系》一文中的话。“研究民族问题,既要把重点放在社会主义民族问题的研究上,也要重视历史上民族问题的研究与总结。要吸取历史的经验,才能正确解决现实的民族问题”(本书P12),这是他2002年在三亚全国回族学学术讨论会上的发言《民族问题与回族学研究》中的话;“民族研究工作是民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P14),这是他发表于2005年的《民族研究工作需要改革,不改革就没有发展和创新》一文中的话。
而他的研究方法,如他所说,“是以调查研究为本,以事实为依据,不夸张,不偏袒,做到实事求是”(本书P2)。他还说,从事这一领域的研究,需要注意三个问题:一是对人对事要以诚实为贵;二是“说话做文章要留有余地,处事不能绝对化”;三是“研究问题要有创新”。(本书P13)
在发表于2007年的《论民族与宗教问题》一文中,他冷静而客观地重申以往的观点,并对一些影响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的现象深感忧虑,比如,被横扫的封建特权又有复活迹象,教民的经济负担增加;比如,有的教派分家后,在干尔麦里时,有时会发生打架等事件。如此种种将影响教内团结和社会稳定。(本书P10)这就不仅仅是学以致用了,而是一个老者的谆谆告诫,注入的是深厚的情感和关怀。
这样的关怀尤系于民族教育问题,他说“我们这个民族落后的症结就是缺乏人才,因此要抓教育,要培养人才”(本书P12),这个观点,他一再申说,并正视之所以落后的原因。比如《甘肃少数民族教育浅谈》和《试谈穆斯林兴办经学学校问题》等文,提倡改进中国穆斯林的经堂教育,主张“阿拉伯语学校要重视汉文和民族史教学”(本书P174)。
上篇:
下篇:
Copyright © 甘肃文化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
地址:兰州市曹家巷1号新闻出版大厦18楼 电话:0931-2131306,0931-2131307 电邮:gswenhuapress@163.com 陇ICP备19004266号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2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