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业界动态
新闻动态

新书预告

业界动态

周巍峙的崇高人品常在永存

2014年9月24日() | 打印内容 打印内容

  众望归一

  我读过关于巍峙同志的两部书。

  一部是他80岁生日时,同辈与晚辈们评述他的思想和业绩的《众口说老周》,一大厚本,其中也有我的一篇。

  一部是他90岁生日时出版的《年方九十——周巍峙文集》,收入1932年至2006年70余年的文稿,共5卷。我出席了这本书的出版座谈会,向他学习和祝贺。

  巍峙同志对这两件事都有说法。对前者,他发言称“八十生日谈人生感悟”。对后者,他讲了两句话:“年方九十说历史不短”;“年方九十说自己还年轻,来日方长”。

  我的读后体会,一时说不好,还是借助巍峙同志的一首《八十自嘲》(也是自谦)诗来表达可能更传神:“来自贫寒户,混迹文苑中,奔忙60载,一个打杂工。”这60载,也可延伸为80载、90载,是人的一生之意。我看到的是:身居高位时全无官架子,创建伟业时总是显得很平凡,担任一把手时善于团结一班人,为他人当助手时甘心情愿承担琐事杂务。文艺界常因意见分歧发生内耗,而他却能同有各种不同意见的人保持联系,成为团结的稳定的使人放心的因素。1996年12月,在中国文联换届大会前夕,原拟任文联主席曹禺突然因病辞世。离大会开幕只有一周时间了,这时,从党中央到文艺家们都想到一个人,都推举巍峙同志出任主席一职,真是众望归一,达到了罕见的高度一致。我这个文艺界的局外人也被感召,在1996年12月21日写信给巍峙同志:“今日得知您当选中国文联主席,向您表示祝贺。80岁高龄担此重任,定能以您的威望和影响,增强整个文艺界的团结,繁荣发展文艺事业;同时千万不要过于劳累,日常工作由专职班子管,抓抓大事就可以了。这是我——一个在关键时期得您的关怀与支持的人,向您提出的建议。”

  巍峙同志不负众望,弹精竭虑,为广泛团结全国文艺界、繁荣发展文艺事业,发挥了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我在祝贺信中提到巍峙同志在关键时期对我的关怀与支持,主要是指20世纪80年代,他任文化部代部长以及其后的一段往事。1982年5月,在政府机构改革中实行“五合一”,中央为文化部任命了新部长,巍峙同志由代部长、党组书记改任第一副部长、党组副书记。大家都说他以大局为重,不计个人名位得失。他关心干部,但从不对他关心过的人表露自己的关心。出版局归文化部领导后,1984年至1985年文化部酝酿增加领导成员,我被提名为副部长人选报中央审批。这期间,文化部按中央部署进行整党,党组分设两个领导小组分管整党工作和业务工作,我被指定参加分管业务工作的领导小组。对我的工作安排,是以朱穆之同志为班长的文化部党组集体的决定,也有文化部广大干部的支持(经过文化部系统干部无记名投票考核),但我从旁得知,巍峙同志是积极有力的支持者和推荐人。这时,我和巍峙同志的接触也比过去多了,但他从未向我透露过什么,一句半句都没有,当然我也没有为自己的工作向他说过什么话,做过什么事。10多年后,即1997年3月26日,这时巍峙同志和我都早已离开政府文化工作岗位,在我去看他顺便提起这件事时,他认真地说,如果那个时候私下对你说是我首先向穆之同志推荐你的,不就是没有组织原则了吗?我的老领导,就是这样关怀干部又讲原则,令我肃然起敬,铭记在心,终身受用。

上篇:

下篇: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网) 作者() 阅读()
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意见反馈

    甘肃文化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

    地址:兰州市曹家巷1号16楼 电话:0931-8430531 传真:0931-8430531 电邮:press@gswenhua.cn 陇ICP备08000589号